2025
10/13
17:40
来源:
泽普融媒
【字体:大 中 小】
访问量: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月10日至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综合试验站组织专家走进新疆大豆育种家泽普基地,对“中黄30”“合农138”两个大豆品种开展现场测产,两个品种亩产均突破300公斤,其中专门为南疆培育的“合农138”首次大面积种植即获高产,为当地大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疆大豆育种家泽普基地由5名农业专家组成的测产组,严格按照《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征集大豆花生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的通知》开展工作。专家组首先听取了试验站关于品种种植、技术应用及自测结果的汇报,随后对示范基地的大豆进行现场收割。经丈量、机械收获脱粒、称重、水分测定、取样测定杂质率等环节,经测得复播大豆“中黄30”亩产达到310.6公斤,较去年增产8%;“合农138”亩产达到305.49公斤,这一成绩远超南疆复播大豆大面积单产基准。
收割机在豆田劳作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组专家、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张磊说:“咱们种植的‘中黄30’品种获得了很高的产量。通过这样高产的典型实例来说明我们南疆地区还是适合于发展夏播大豆,而且我们取得了这样很好的高产典型,对我们新疆的油料、粮食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保障。”
测产组专家合影
高产的背后,是先进栽培技术的有力支撑。今年示范田在田间管理中,实施“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结合初花期、鼓粒期喷施叶面肥,同步做好化控防倒与病虫害绿色防治,为大豆丰产筑牢基础。技术集成模式让周边农户直观看到科学种植的“甜头”,为南疆复播大豆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严勇亮说:“我们在整个生长期间,特别是苗期、开花期、结荚期等这种关键时间,会定期地召开一些田间的现场观摩会,针对每个时期我们该做哪些事,给咱们当地的群众做‘一对一’的服务和指导,来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
专家交流见解
此次测产中,“合农138”的表现尤为亮眼。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综合试验站深耕南疆十五年,针对当地光热资源、土壤盐碱化等特点培育的专属品种,今年是其首次大面积种植与测产。该品种具有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适中抗倒伏,耐密性高,荚果饱满,百粒重可达20至22克,蛋白质含量37.13%,脂肪含量20.87%,兼具高产与优质特性。更适配南疆麦后复播的短生育期需求,在高温、干旱等逆境下仍能稳定结实,解决了传统品种“水土不服”的难题。
倾泻测产所用的大豆
严勇亮说:“这个品种它有几个突出的优点,首先就是它早熟性要好,然后就是这个品种的耐密性特别好,还有它的这个品质也相对要好一些,特别是脂肪含量。”
现场测产中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十多年来,新疆大豆育种家泽普基地通过不断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南疆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本次“合农138”的成功测产,证明了南疆复播大豆具有巨大的产量提升潜力,为南疆地区优化种植结构、破解“麦后闲田”问题提供了关键品种支撑,为国家大豆振兴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场测产中
严勇亮说:“我们会布一些示范点,按照我们的配套的栽培技术,会打造一些标准的示范基地,来进一步让群众认识我们这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它的高产的潜力等,为这个品种进一步的推广奠定一些基础。”
(泽普融媒王华贤)